学生活动
2025年4月30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一届企业家大会暨第九届投资研讨会(以下简称“中阿企业家大会”)圆满落幕。这场盛会汇聚了来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许多代表,为中阿经贸合作搭建起关键桥梁。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30名志愿者们积极投身其中,为大会的顺利开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海南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精神与专业素养。他们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成为了中阿企业家大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助力大会圆满成功,也为中阿友好交流添上了温暖而有力的一笔。接下来,一同来探寻海师学子在中阿企业家大会志愿服务中的精彩瞬间,倾听他们在这段经历中的收获与感动吧!
一、活动回顾








在中阿企业家大会的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们分别投身于接机组、酒店签到组、制证组和后勤组,在大会的各个角落发光发热,为大会的顺利举办保驾护航。
二、点滴感悟
接机组

2024级英语6班的寇永臻表示,很荣幸能作为中阿企业家大会的志愿者,参与接机、展馆服务以及陪同外宾考察洋浦的工作。在接机时,他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外宾,用微笑和礼貌的问候缓解他们的旅途疲惫。在摩洛哥展馆,他积极协助工作人员,为外宾介绍展品,解答疑问,见证了中摩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深度交流。前往洋浦考察的途中,他更是感受到了外宾对中国发展的浓厚兴趣,他们对中国的港口建设、产业发展等提出了诸多问题,他也从他们的话语中了解到了阿拉伯国家的商业理念和文化特色。这次志愿者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更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深厚情谊,也让他明白了作为志愿者在促进国际交流中的重要角色,未来他定会珍惜每一次这样的机会,为文化交流贡献更多力量。
酒店签到组

2023级英语5班的肖雨轩表示,作为中阿企业家大会的志愿者,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国际交流的魅力和团队协作的力量。在服务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嘉宾和企业家时,她不仅提升了跨文化沟通能力,更从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视野中汲取了宝贵经验。无论是协助会场统筹,还是在注册台耐心解答问题,每一个细节都教会她责任与应变的重要性。最触动她的是大会现场的氛围——中阿双方企业家在洽谈中展现的务实精神与创新思维,让她直观感受到“一带一路”倡议下经贸合作的活力。同时,志愿者团队的互助与高效配合,也让她明白集体智慧的价值。这段经历不仅让她积累了活动执行的经验,更坚定了她未来参与国际事务志愿服务、促进文化交流的信心。感谢这次机会,让她在实践中成长,在服务中收获视野与友谊!
制证组

(图中右侧志愿者为王渊乐)
2021级英语6班的王渊乐表示,在本次中阿企业家大会暨第九届投资研讨会上,她是制证组的一员,负责协助来宾完成签到流程,并在会场内提供英文指引。大会当天,第一缕晨光刚透进会场时,大家便已到达自己负责的岗位。面对络绎不绝的中外来宾,她们组的分工明确:有人核对信息、有人分发资料、有人用英语解答嘉宾提问。整个过程中,她深刻体会到语言桥梁的力量,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凝聚力。作为一名大四志愿者,能够与学弟学妹们并肩工作,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激励。未来,她也将继续用专业与热情服务社会。
后勤组

(图中左三志愿者为李浩然)
2024级英语4班的李浩然表示,作为论坛后勤志愿者,他深刻体会到“幕后亦英雄”的责任与价值。从精准分发数千份物资到24小时待命应对突发状况,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大会成败:漏掉一张桌签可能打乱座次,迟送一台设备足以中断议程。这份工作没有台前的掌声,却需要更极致的细致与协作——他们像紧密咬合的齿轮,以沉默的精准支撑起整场盛会的流畅运转。实战中,“主动服务”远比“被动执行”更重要。暴雨突袭时冒雨引导车辆,深夜为误机嘉宾协调住宿,用多语种手势为外宾指路……这些经历让他领悟,后勤不仅是体力活,更是对预见力与应变力的考验。当阿拉伯代表竖起大拇指说“中国效率”时,他清晰看见琐碎工作背后的外交价值。无数个小时的坚守,处理四十余次突发事件,回收九成物资的绿色实践,这些数字记录着平凡岗位的不凡力量。后勤工作重塑了他的认知:把每件小事做到专业,就是对国际合作最扎实的护航。
三、活动总结

春意正浓,风起涟漪。志愿者们的中阿企业家大会志愿之行,也已经告一段落。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们,用责任与热忱勾勒出服务画卷,用奉献与使命展现了海师风华。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经历,继续投入到更多的志愿活动中。愿志愿者们不负韶华,以拼搏进取之姿,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南盟国家研究中心

海南语言服务

海南师大外院官方群

扫一扫进入手机版
学院电话:0898-6573661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 邮编:57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