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快讯】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程爱民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2019-04-02

2019年4月1日下午,来自南京大学的程爱民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桂林洋校区外语楼报告厅给我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论梭罗自然观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的讲座,这是外国语学院琼州大讲堂第四十期。

首先,程教授对中西自然观进行比较。其认为中国与西方在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西方自然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彼此对立的“主客关系”,是“I and Thou”的关系,而在中国哲学里,这种关系通常作为一种和谐共存的“部分与整体”(“Part and Whole”)的关系。其旁征博引,引用了《圣经·创世纪》、亚里士多德、爱默生、中国的太极图等来论证上述观点。

然后,程教授对梭罗自然观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了论述。其指出梭罗处在东西方哲学的“中间地带”,梭罗具有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内在意识并试图缩小“自然与人类之间的距离。”梭罗在其著作中说到:“我希望为自然说一句话,为绝对的自由和荒野说一句话,作为与人类的自由和文明形成对比,──与其说人是社会的成员,毋宁说人是自然的居民,是自然的一部分。”程教授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此话:首先,梭罗希望保护自然的“原始与未开发”状态;其次,梭罗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表述,即人是“自然的居民,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并非自然的主人。这种自然与人类的整体和谐观,不仅是梭罗自己追求精神完善的体现,而且已成为他反复向他人宣讲的一种学说;再次,梭罗坚持人类从属于自然而不是从属于社会;在这一观点中,可以看出梭罗承认在自然与社会之间,乃至在东西方哲学之间都是存在着冲突与对立的。其还指出梭罗的大量著作和日记显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梭罗与中国的传统思想更为接近而不是偏离。中国的自然哲学传统满足于人们两种最重要的需要:与广袤的自然界保持一致并在精神上与之保持和谐。这种传统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即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里没有宗教的狂热,这一点更是深深地吸引了梭罗的目光。其得出结论:虽然梭罗的自然观可能存在着结构上的矛盾,但在对东西方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互相冲突观念的协调中,他试图在不影响他吸收东方思想、不影响他关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信仰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自己的角度,调整自己的立场,努力在东西方自然哲学中维持一种平衡。其认为梭罗还提出了一种复杂的、具有双重文化内涵的自然观——梭罗主义自然观(Thoreauvian concept of nature)。

最后,对教师与学生如何做科学研究、如何申报课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并对广大师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主讲人简介程爱民,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二级)、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曾赴美国哈佛大学等校学习或讲学;迄今已出版专(编、译)著12部、教材10余种、论文100多篇;完成国家和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目前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曾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特等奖1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应用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以及其他省部级和校级科研、教学奖多项;主持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一门;论文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等报刊全文转载。兼任教育部留学生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对外联络委员会主任、全国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翻译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翻译家协会会长等职。

 


地址:海南省海口

版权所有 © 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电话:0898-9999999

技术支持:创想传媒